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部署,2020年9月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以下简称分院)挂牌。分院按照“1+2+N”模式实现一个本部(泸州市委党校)同两个校区(古蔺县委党校、叙永县委党校石厢子校区)与多个现场教学点之间统筹运行,协同发展。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总院指导下,分院通过优化系统管理,整合优势资源,形成融合机制,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纵向融合机制构建统筹办学格局
分院是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总院和校区之间上下贯通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落实总院部署和指导校区建设与办学的双重职责。
聚焦“两个强化”提升执行力。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分院建立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院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古叙两县党委组织部相关同志任副院长的领导班子,实现市县联动、齐抓共管;同时充分发挥省委党校(总院)派驻副院长、校委委员和市委党校(分院)向县委党校(校区)派驻副校长,强化业务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强化统筹落实。分院设立教务科、培训科、教育馆管理科,按照总院要求加强工作对接和教育场馆管理,严要求落实专项工作,高质量接受考核督导,最优化用好专项经费。
突出“三个健全”推进一体化。为健全管理架构,出台《分院管理运行方案(试行)》《对外培训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构建起分院本部负责总体协调、日常管理、统筹接班,对校区和现场教学点进行业务指导的“统分结合、市县共管”管理框架。为健全统筹机制,搭建“一体办学、统筹运行”的办学运行机制,通过统筹研究分院发展规划、教学计划,统筹教学线路、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员管理,统筹实施对外宣传和重要信息发布等,实现人员统一使用、培训统一组织、经费统一管理、后勤统一保障。为健全培训团队,对外聘请40余名业内专家指导,对内以党校系统专兼职教师为主体组建精品课程培训队伍和“专职+兼职”“定点+巡回”的多梯队、机动化现场讲解服务体系并打造专业化培训管理团队,提供标准化流程与服务。
确立“精品导向”提升协作性。在总院的业务指导规范下构建以分院教学框架为核心,各校区和教学点协作参与的教学研发模式。经总院专家指导,分院同两个校区共同打造出“四渡赤水·奇兵之路、乌蒙磅礴·磨砺之路、鸡鸣三省·奋进之路、军民鱼水·同心之路、突出重围·制胜之路”5条精品教学线路,形成21套差异化教学方案。开发《红军长征在泸州》《四渡赤水出奇兵》等19个特色课程和《长征中的机要工作——神秘的军委二局》等20个微党课以及体验、激情、访谈、视频等形式多样的12个教学课程。
二、横向融合机制实现市内资源协同
纵向融合实现自上而下总院和分院与校区、教学点的统筹协作,与此同时分院与党校、分院与泸州市内部门和资源进行横向融合,形成全市力量支持分院建设的“一盘棋”局面。
将党校、分院锻造成“一块整钢”。组织管理上,分院与党校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将分院工作与党校主业并重,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力量整合上,整合全系统专兼职教师,夯实分院教研基础,加强党史党建方向人才和优秀讲解员引进,充实分院教研力量。教研统筹上,制定《关于加强市委党校(泸州四渡赤水分院)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管理措施,实现课程、科研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上,党校教研基地与分院现场教学点实现基地、师资等共建共用,共享“四渡赤水教育馆”、“四渡赤水书苑”、数据库等资源。
把相关部门凝聚在“一条战线”。围绕分院建设,全市上下相关部门在市委领导下形成一条战线。泸州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泸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多次强调分院工作,市委组织部印发《分院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和《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给相关单位,对“四渡赤水教育馆”设计和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市级部门对分院规划、项目、编制、经费等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古蔺、叙永县委在校区建设、场馆打造、现场点位建设上发挥属地优势,主动作为,快速推进。
把全市资源聚合成“一股力量”。聚合全市优质社会资源为分院建设提供支撑力量,分院推动与泸州市四渡赤水研究中心、泸州市四渡赤水研究会、泸州市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合作,组织党史、文旅、社科系统的研究人员及社会力量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学术研讨。泸州老窖、郎酒等市属重点企业积极参与校区建设、点位提升和培训服务,郎酒庄园挂牌分院教学基地,进一步丰富现场教学资源。
三、区域融合机制拓展合作共享空间
分院建立之初便确立特色办院思路,紧紧抓住区位优势,加强与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干部学院的合作,共同拓展开放合作共享空间。
加强班次合作,促进办学融合。分院领导多次带队与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干部学院洽谈交流,在班次互派、师资共享、课题共研、资源共用、学术交流等方面建立合作。
推动互学互动,促进师资融合。先后组织项目、教研、管理团队赴遵义干部学院、红军四渡赤水干部学院、扎西干部学院等区域干部学院考察调研10余次,学习交流校园建设、办班培训、师资培养、后勤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促建红色联盟,促进资源融合。为加强与区域干部学院的沟通协商,实现良性竞争,探索常态化区域融合发展机制,推动签订“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红色教育联盟协议”,构建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教育合作体系,共同打造区域培训品牌,提升区域红色教育影响力。
在“三个融合”机制推动下,分院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分院本部“四渡赤水教育馆”建成投用,核心现场教学点位全面提档升级;古蔺校区太平机要馆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全国机要密码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称号,并完成重点展陈的改进提升;分院整体管理运行高效、教研成果突出、培训质量提升,尤其是以四渡赤水特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获得学员普遍好评,办学规模稳步提升。
四、提升效能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分院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较为成熟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存在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统筹融合不足、教学交通保障不足、办学激励机制有待明确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提升纵向和横向融合效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做优教育平台。进一步理顺办学机制,畅通合作办学渠道,提升教学质量,扩充教学资源,让分院成为红色资源的汇聚地、红色教育的策源地、红色基因的传承地,培育优质的红色教育品牌,助力四川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坚持不懈提升管理效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分院将在总院指导下,进一步明确总院及各分院的组织领导架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以及发改、财政、文旅、交通等相关重点部门的履职范围,从而加大学院建设推进力度。
统筹配合扩大宣传影响。为营造更大的社会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在总院指导下制定学院教学交通保障规划,筹措资金、分步实施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总院、分院、校区及核心教学点高质量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培训体验。对外建立统一的发声渠道,制定统一的宣传推介规范,明确“应该宣传什么、怎么开展宣传”,共同打造“一总五分”宣传文案。
聚焦一流干部学院目标,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将继续按照总院部署,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擦亮“四渡赤水”红色教育名片,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建设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干部学院贡献力量。
(作者系泸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泸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副院长)